智汇齐鲁,创赢未来!近年来,山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,大力实施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,人才工作呈现百舸争流、千帆竞发的生动局面。为大力表彰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人才,省委、省政府设立“齐鲁杰出人才奖”。经评选,吴立新、房健民获得第二届齐鲁杰出人才奖,应广东、于学峰、陈学森等获得第二届齐鲁杰出人才提名奖。
他们为什么获得如此奖项?山东将如何面向未来,持续营造人才安心立业的最优生态,让更多“千里马”在齐鲁大地竞相驰骋?闪电新闻策划推出“科教强鲁,人才兴鲁”系列短视频,深入报道齐鲁杰出人才事迹,展现山东聚力打造人才创新发展新高地的举措。闪电新闻走近造纸行业的领军人才应广东,听听他如何带领团队攻克造纸行业核心技术,推动传统产业走出新天地。
前不久,应广东团队成功从木片中,提取生物基新材料——高端微晶纤维素,作为医药行业中重要的医辅材料,其附加值是传统木片造纸工艺的十倍。而在此之前,我国的微晶纤维素几乎全部依赖进口,售价达到每吨10万元。相较传统工艺,应广东团队的微晶纤维素实验,10到60分钟就实现了精准的控制聚合度,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几乎为零,完全可以取代进口。
从木片造纸到如今从中提取生物基新材料,这项技术的突破,应广东团队为之奋斗了十年。生物基新材料对产品纯度要求高,但由于提纯工艺不成熟,只能采取间歇性蒸煮方式,量产在世界上都是未解的难题。
三年多时间里,应广东带领团队从工艺到设备,进行了上万次的实验和探索,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创的溶解浆连蒸连煮技术。从0到1,创新步伐加快,应广东团队在全球率先从溶解浆的水解液中,提取出木糖,并结合不同品种木片中含量的多样性,提取出天丝纤维素、微晶纤维素。
一块木片“吃干榨净”可开发出十余种附加产品,应用到食品、医药和纺织等领域,每年为企业带来产值近百亿元。
在应广东的带领下,山东太阳纸业创建了国家级技术中心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平台12个,组建15个研发团队在新材料领域持续攻关,发明专利57项,实用新型86项,这些核心技术累计为企业带来产值1674亿元。
应广东主持完成的10余项国家省部级重大课题,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、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,实现创新式的突破。不仅使企业高质量发展,也解决牵扯国家安全的“卡脖子”难题,这一直是应广东所追求的。
编辑:苏晶 校对:赵小铭
此文章为本网转载其他媒体、网站、自媒体,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,版权归属原网站和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本网撤销删除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“稿件来源”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如擅自篡改为“稿件来源:纸视界”,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